Skip links

Articles

人口老龄化 老本不可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即称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公积金局在2024年3月发布的资料指出,在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马来西亚人口老化呈现加速上升趋势。2020年,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预计到2043年将达到14%, 而2057年高龄人口可能高达21%。 预计到2043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3990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60万,而年龄在15岁至64岁之间的成年人口则预计为2730万。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如果政府没有制定应对政策措施,将会为国家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如老年人的住房和医疗保障。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这将给政府造成沉重负担。一个重要原因是缴税的年轻人口减少,而老年人却不再缴税。 儒家的理念是“养儿防老”,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也面对入不敷出的经济压力。如果你出生在七十年代(现在五十多岁),你是最后一代会照顾父母的人,也是第一代不会被孩子照顾的人。因此,未来的长者越来越难依靠下一代供养而度过退休生活。“养儿防老”将成为历史名词。 存多少才够养老 ? 人生四大课题——生老病死,在个人的理财规划上,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老”。正如比尔·盖茨说的:“人们往往过高估计后两年事情的重要性,而过低估计后10年甚至后几十年事情的重要性。” 然而,在高通胀年代,要储蓄多少钱才够养老呢?要如何理财才能存够养老金呢? 根据公积金局的建议,公积金会员在55岁的基本存款至少要有24万令吉,视为未来20年的每月退休收入。不过,这远远不足以应付退休后所需的最低生活开销。公积金局策略总监努希山胡先认为,我国人民在退休后所需的最低存款,必须要有90万至100万令吉。 很多人觉得退休后开销会大幅度减少, 但根据研究显示,退休后的费用大约是退休前的70%。如果退休前每个月的个人开销为5000令吉,那么退休后就是3500令吉。如果准备20年的退休费用,大约要存84万令吉。 在规划退休储蓄方面,理财专家的建议是20/20,即用20年的时间去准备20年的退休生活费。储备退休金的时间越长,能够累积的数目越大,退休的生活可以更写意。 根据公积金的保守估计,今天在吉隆坡退休,至少要存100万令吉。以8% 回酬,连续储蓄20年,每年要存2万令吉。 如何存一笔可观的养老金? 二十多年前流行买储蓄保险当作准备养老的一种措施,很多保客有听从保险代理的建议,“逼”自己存钱,所以现在就有足够的钱过退休生活。 要存够这笔钱,有些人的传统做法是把钱储存在银行定存或买储蓄险,其他的投资项目风险高,万一所投资的信托基金在20年后表现差,时间不能倒流,该怎么办? 以前住在小镇的人都是以买棕油园或榴梿园当作退休后的一笔收入。可是现在买得起棕油园或榴梿园的人已经很有钱了,不必烦退休的事。

立遗嘱方便,更方便受益人

以“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去看待;其中一个原因是多数人以务农为主,所以要“看天”做事;一个旱季或水灾都可能把一切努力付诸东流,再好的规划也是白费。 现代社会虽然进步,但,还是有很多事情的发生不在我们的控制之内,可是人类可以利用科学原理把很多以前无能为力的事情找出解决措施,减少损失。 立遗嘱也是生活的重要规划之一,没有处理好的话,受益人必须经过繁文缛节才能接手遗产,麻烦又浪费钱。 这里整理出一些立遗嘱的好处供大家参考: 一、众所周知,一旦人去世后,所有资产都会被冻结;如果生前有立遗嘱,遗产执行人要向法院申请“遗产管理认证书”(Grant Of Probate),一般上可在半年至一年就可以办妥。没有立遗嘱的解冻时间可能需要3年或更长的时间。 二、有权力选择遗产的继承人,以保护在生活上依赖的人,这包括养子、同居伴侣、年迈的亲人等。 三、减少所需要的律师费。在没有立遗嘱的情况下,律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搜罗所有的遗产资料,费用当然是由受益人负责。 四、有权力委任自己的遗产执行人,但,如果没立遗嘱的话,就要所有的受益人同意选出一位大家所能接受的执行人;如果遗产庞大,大家互不信任,时间上又会拖延。由于执行人的权利很大,所以会出现这现象也是难免的。 五、立遗嘱者自己决定适当的遗产分配,不然就要依据1958年遗产分配法来分配,即父母四分之一、配偶四分之一及儿女二分之一。 六、立遗嘱可避免亲属在分配遗产时发生争执。我们时常会在报章上看到家族争财产的新闻,这就是死者没有立遗嘱所造成的。最好不要把一项产业由几位受益人去平分,因为万一有受益人要出售产业,其他受益人却认为价钱不好而不愿意脱手,这就是引起争执的导火线。 七、有时候夫妻一起出差或旅行,突然发生意外,双双离世,万一孩子未满18岁,则必须要有指定的可靠监护人。在没有立遗嘱的情况下,父母亲的双方家长都有权利来争取当监护人,法庭的判决可能不是死者想要看到的结果。 八、如果没立遗嘱,法庭会要求委任两位担保人,以确保万一执行人失误,担保人必须负责赔偿损失,所以要找担保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线上立遗嘱 便捷如订机票 根据非正式的调查结果,马来西亚的华人大约只有两成已立遗嘱,其他人可能是不知道哪里可以立遗嘱,或觉得“还早”,“pantang(忌讳)”,也有可能觉得立遗嘱需要缴付很多钱,要等比较有钱时才做,所以就搁置不去处理。 现代社会已迈入数字化时代,很多事情都可以在线上处理,包括设立遗嘱,例如有一家名为“易承遗嘱”(EasiWill)的线上立遗嘱平台,其设立的主要宗旨是为增加立遗嘱的人数,减低因没立遗嘱所带来的问题。 在“易承遗嘱”立一份遗嘱,只需399令吉,手续跟上网订购一张亚航机票一样简单。 立遗嘱也和身体健康检查一样,在必要的时候做出适当的调整,例如买卖产业后、孩子刚出世,或孩子已经超过18岁或离婚等。

为什么越来越多企业决策者,选择参加阿里巴巴 AI 游学?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商业环境愈发充满不确定性。产业链震荡、消费模式转变、人工成本攀升……所有这些现实都在提醒我们:传统增长逻辑正在被重构,而技术,尤其是 AI,正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力量。 越来越多企业高管、创始人、创业者、职场精英,正在选择走出办公室,走进中国科技产业的核心腹地——亲眼见证,亲手体验。 因此,一场由 Phronesis Academy 与 JIOS Consulting 联合主办的 Alibaba AI Study Tour(阿里巴巴人工智能游学团),吸引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从“听说 AI”到“亲历 AI” 这不仅是一场企业家的参访,更是一场科技觉醒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极具代表性的科技集团,其在 AI、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营销、智慧零售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已经走在行业前列。

孩子的教育储备金 越早规划越好

教育是促成个人成长和成功的要素,因而对家长来说,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是毕生最重要的投资之一。 无论是国内的公立大学、私立大学,还是负笈海外留学,提前做教育规划和储备教育资金是非常必要的事,而且越早规划,选择越多,压力越小! 根据一项问调结果显示,有27%受访家长后悔没有更早开始储备子女的教育费,26%认为当初应该为此储蓄更多。另外,54%的受访家长会考虑送子女到海外升读大学,但19%的家长不知道海外教育的费用是多少。 家长应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资金规划呢?虽说未来的事情很难预测,不过,预先做个基本规划还是有必要的。家长不妨从几方面去厘清孩子的教育资金规划,例如:家里有几个孩子要升学、孩子距离上大学还有多少年、希望孩子在国内或国外深造、在国内的公立大学或私立大学、选择哪个专业等等。这些考量将有助于设定学费预算、时间框架,及启动教育储备计划。 在考虑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时,家长也必须衡量个人资产、收入以及储蓄状况。只有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目标,制定理财规划并付诸实践,才能如愿以偿。 高等教育费日益高企 大学毕竟是高等教育,所以学费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就读的大专院校和科系往往决定了学费的高低。 如今大学教育费日益高企,动辄数十万至百万令吉以上。本地公立大学的学费相对低一些,一些课程的学费维持在2万至3万令吉不等;本地私立大学学费最便宜的少说也要5万至15万令吉,这要视课程和学校规模而定。 海外大学的学费则是50万令吉,甚至更高。在海外留学,很多时候是生活费和房租比学费高,而且还要考量汇率的波动。 无论如何,以在国内深造为前提,若再加上三四年的生活费及住宿费,少说也要准备5万令吉以上。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要提出数万令吉的教育资金确是不容易的事。 为确保孩子未来的教育储备计划能成功,家长可从计算开始。依据现在每月及每年的现金流及资产表,预算能拨出来进行教育规划的数额;在计算时,须加上通货膨胀率。 举例来说,如果孩子就读大学的时限还有10年,以目前的教育费加上每年3%-6%通胀率,例如:目前的学费为4万令吉,3%通胀率,那就是要增加30%的可能学费增长预估,就是5万2000令吉。 若家长选择一个能够提供平均每年5%投资回报的工具,他们每月需固定储蓄200令吉左右。因此在有这个具体的教育资金目标后,就可以考量适合投资哪种教育资金管道。 依目标考量投资管道 筹备教育资金的方式,可以现有的现金流及资金,拟定可行的筹备方式: 1.政府推出的国民教育储蓄计划,如:SSPN-i,每年4%回酬,享有扣税和保险 2.单位信托基金 3.信托,如:UBB教育信托、Octowill 教育信托 4.股票

退休规划“心难安”, 通胀会吃掉退休金吗?

在通胀、升息的大环境氛围下,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激增。根据台湾《远见》杂志与中国信托银行(简称“中信银行”)进行“2023台湾家庭理财暨世代退休大调查”,结果显示,物价上涨有感,每4个人中就有一人感到“入不敷出”,冲击75%的人涌现退休金不足的焦虑。 民众的焦虑反映亦呈现“心、难、安”三大现象: 通胀年代,打乱退休规划? 愈来愈高的物价,加上投资不利导致许多人不得不缩小对舒适退休生活的期待。根据调查,民众最感到伤脑筋的理财情况以“通胀吃掉退休准备”(64.8%)最高,其次为“不知道如何进行整体财务规划”(29.8%),而有“每月几乎入不敷出”感受的人将近四分之一。 打造财务韧性,厚植退休后盾 从调查中也明显看到,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未来,民众积极开拓财源,以多元方式为理财打底,整体已进行理财规划的比例来到83%的历史新高。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过去,民众进行的前三大理财规划项目中,医疗规划往往独占鳌头,如今为了拥有充裕的退休生活,退休规划在今年调查中以58%居冠;若从世代的理财行为观察,除30世代力追“财富累积”外,都将长远且重要的退休规划放在第一位,40世代则一肩扛起家庭重责大任,各面向都不敢偏废,60世代另在医疗与传承规划上有所偏重。 少子高龄现象 信托理财不可缺 以“保障财产安全,建立财富自主”为核心的信托服务,调查中,50岁以上民众超过半数未来有意愿办理信托服务来降低不可控风险,其中七成以“退休安养信托”为主要选择,其次为“遗嘱信托”(44%)、“保险金信托”(28%),让财富能依个人需求用在该用的地方。 在高龄化与少子化的冲击下,信托更成为不可或缺的理财规划,除了透过灵活的财产管理,保障退休生活的经济来源,更可以确保专款专用,避免外在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干扰,让财富依个人自主意志,确实用于照顾自己或家人,不论在退休规划或传承安排,信托已逐步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与重视。 3R心法 重塑各世代理财样貌 中信银观察,通胀正在冲击退休计划,尤其愈年轻的世代受影响的程度愈深。举例来说,若以消费者物价年增率维持3%、持续30年时间,原先预备的退休金实质购买力恐将大幅缩水五成以上。 未来通胀情况可能形成新常态,中信银建议,各世代应透过3R心法重塑理财样貌,不要仅以追求投资报酬、财富累积与风险保障为满足,而忽略了最终照顾的对象与想要达成的目标。 文章来源:OWL 猫头鹰季刊 Vol. 1 This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web experience.